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我想请大家先看一下老罗(罗永浩)舌战王自如的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YyNzAwNjky.html?f=22785246
非常精彩,值得全部看完.
另外请大家100%看完后再发表意见.
评测有太多的空间太多的手脚可做,当测评人拿了评测中被对比机器其中一方的钱的时候,或者说当测评人拿了被评测机器竞争对手的钱或其它好处的时候,这个评测还能做到公平公正吗? 当测评人的人格出现问题,或者职业道德有问题时,他的测评你还会相信吗?
假如HiFi圈子也有一个或多个“王自如”,那么这些专业人士或专业机构的评测还有多少可参考性? 这些人士或这些机构的存在是有利于中国整个HiFi行业的发展还是不利于整个产业的进步?
事实上很多人明白我要表达的意思,我们这个圈子也难找到一个像老罗这样的人才来舌战某某某,从而达到揭露这些行业背后秘密或者说某些潜规则的目的。
近两年HiFi圈子多了很多所谓的网络推广团队,多了很多所谓的第三方评测团队,是什么让这些团队滋生的呢? 相信不用我说大家心里已有答案。
现在的HiFi圈子很乱,真的特别的乱,乱到大家想都想不到,现在的环境很不利于中国HiFi产业的发展,很不利于国产品牌的进步。
QLS-HiFi为什么要低调走下去呢?事实上我没有老罗这样的口才,也没有雷军这样的财大,唯有低调还能继续走下去并不断在技术上面进步与突破。
实话说视频没看完
逛耳机大家坛是从寻找一个能让我满意的随身播放器开始,身处苦逼的悉尼大村庄,没有试听的任何机会,买什么东西很大程度上被商家的宣传引导,前后买过HM601, HM700,Hm901,Dx100, QA550, QA350, QA360。
感触颇深。
第一,某些商家的宣传仍然停留在沿街叫卖大力丸的吆喝把式水平,只不过结合群口相声的艺术和互联网的技术,把吆喝和忽悠发扬到极致了
其二,某些评测大神其实只是拜金的神女罢了。幕后的交易被他顶级的设备,资深的年分和巧舌如簧的蛊惑所掩盖,但是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所以吸收新血造新神就成一门学问。参观,实习,抢楼有奖,评测有奖,如群有优惠等等。。。还有由黑招安转粉的大神。好看,太好看,让我这迂腐之人在这个小坛子看懂了大世界。
其三,身为消费者,浸淫论坛之中是一个被洗 脑的过程。从耳朵收货变成尽量求同,尽量向大神们靠拢,大脑不断被洗的结果对价格开始脱敏,买的东西越来越贵,心中的贪欲越长越高。我想,我要,买买买成为脑子里的唯一念头。有一朋友为听感和别人不一样苦恼来问我,我笑了:耳朵是自己的,心灵是自己的,音乐是为了自己欣赏,和大神们的听感何干?
感谢QLS和陈总,让我看到还有埋头实干,做多说少的厂家。产品如其人,平和深沉如大海,似良师益友,可朝夕相伴
先不说王自如这个测评真实性如何,也不管他以后前途如何,但的确他的人品与职业道德已出现严重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 他先是收了锤子公司的咨询顾问费,而自己也承认在咨询顾问其间没有向锤子公司提交评测中的大部分问题,而其团队对T1量产机测试后回复锤子公司说T1已没有问题,可过了没多久这样的评测就公示了,而且评测中还有明显的错误或者将问题夸大化,对于曾经的东家这样不是严重的不厚道吗,如果您是老罗相信您也会受不了,职业道德在哪里? 人品在哪里?
2. 说T1色彩有问题在拍照时故意放在成色最差的位置,如果事先知道这个情况有确就是严重的黑,让观众认为锤子T1色差大得不行,完全不能接受。
3. 说色温问题,自己也承认没有测试其它手机的个差问题,只是打电话咨询了一下行内某个厂家,而且是哪个厂家也保密,在没有测试其它类似机型的情况下得出T1的这个个差值太大无法接受,而且为什么之前评测了哪么多机器又都没有测评这个参数,的确有一些蹊跷。
4. 吸收几个手机公司的投资还宣称自己独立、第三方的评测机构的确有欺骗大众的成份。
测评来说太多手脚可以做了,表面上客观的评测实际上完全取决于测评人的偏向,把小缺点多提几次,或者把小缺点放大就是大众不可饶恕的严重问题,把优点多提几次,或者评测中只提优点,产品就会有足够竞争力,因此评测结果如何完全取决于测评人的人品以及各自利益关系。
试问小米对他投了200-300万,在测评与小米有关的机型时能够做到客观吗? 至少我不相信他能做到客观。
5. 从后续新浪对王自如的采访中获悉,王自如将试图绑架更多的厂商,让更多的厂商对其投钱,其实很多厂商是不敢说不。
就像现在有些HIFI评测团队主动联系我们,要推广费用、评测费用一样,而且给出的报价还不低,如果我们接受了可能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不接受就要承担不好的评价,或者更严重的就是被黑。
因为不断有厂商无法选择不合作,只能选择对其投钱,从而滋生出更多的这样的评测团队(原来写写评测不但能获得很多免费机器,还能当成一份不错的事业来做,而且还很容易赚到钱),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最后很多厂商被过高的营销开支压得难于生存,产品售价也只能越来越高,这些费用最终都只得消费者买单,或者厂商被拖垮倒闭。
这种情况下出来的评测对新人有帮助吗? 我想更多的是洗脑吧。
看到老罗在公开呼吁同行不要给同类产品测评机构投钱,我觉得至少这件事上面他很勇敢也做得很正面。
在舌战中老罗的确表现的不够风度,但站在他的立场没有到气急败坏已经算不错了,自己的产品视亲儿子一般被人黑成这样,销售肯定是大受影响,老罗挑起舌战的目的就是要减少这个测评对销售带来的影响,为了这个目的他当然不能让辩论出现一点点对自己不利,在锤子公司来说这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辩论了,而是生死攸关的一战。
测评中的一些明显错误或失误王自如显得很轻松,简单的道个歉,这些不负责任的结论对别的厂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你怎么能够做到如此轻松的去面对?假如没有这个对质,这些错误与失误又有谁会知道?因错误或失误对厂商带来的损失厂家只能自认倒霉或者认识到自己钱没有给到位。